高溫炙烤,熱浪翻滾。儀征市新集鎮凌東村的50畝向日葵花海卻在此刻傲然盛放,金燦燦的花盤向陽而生,為揚州城郊鋪開一幅生機勃勃的夏日畫卷。這片“金色浪漫”的背后,一場從“看花經濟”到“全產業鏈”的深刻轉型正在悄然上演,而強勁、可靠的電力,正是這場變革中不可或缺的“引擎”。 “村里種葵花四年了,過去主要靠賞花賣花,葵花籽熟了直接賣給油廠,效益有限。現在思路變了,重心轉向深加工!”8月6日,凌東村黨總支副書記牛萬軍指著花海向上門服務的國網儀征市供電公司新集供電所上門巡視電力安全的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該村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立足向日葵、油菜花“二花”及優質稻米種植,與油料廠、米廠合作發展深加工,同時借力花海美景和研學活動撬動鄉村旅游。 轉型的關鍵一步,落在了“油”上。“我們把自產和收購來的葵花籽、油菜籽,深加工成高品質食用油,還注冊了‘青澀凌東’品牌,線上線下齊發力。”牛萬軍自豪地說。如今,凌東村的食用油已成功打入揚州多家超市、學校和企業食堂。村書記帶頭走進直播間,攜手高校探索電商新路,銷路越拓越寬。“僅葵花籽油和菜籽油這兩樣,今年就有望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 產業要升級,電力須先行。從“賣原料”到“賣品牌”,對生產鏈的穩定高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儀征市供電公司新集供電所敏銳捕捉到村里的用電新需求,主動將電力服務“嵌入”到鄉村振興的每一個關鍵環節。 “搞花田經濟,光有風景不夠,產業得扎實。”新集供電所所長齊飛介紹。為解決發展中的用電瓶頸,供電所首先投資7.8萬元實施桿線遷移,讓電力線路與金色風景相得益彰,同時為800畝種植區的精準灌溉與高效施肥提供了堅實保障。更關鍵的是在糧油加工環節,供電網格服務人員大力推廣電能替代,引導村合作社引進電壓榨與灌裝設備。黨員服務隊則在關鍵時節主動上門巡檢,確保用電安全萬無一失,讓田間的“金色收獲”能高效轉化為市場青睞的優質特產。 在“電保姆”的貼心護航下,凌東村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為村民鋪就了堅實的致富路,現在附近1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新活計:參與花田管理、經營農家樂和小超市,售賣自家的土雞土鴨等農產品,年人均增收可達萬元。 如今,凌東村的振興圖景愈發清晰:春夏,350畝油菜與葵花接力綻放,匯成金色海洋,成為吸引市民休閑觀光的亮麗名片;村里升級了葵花展廳,聯合多所院校打造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吸引了超千名學生前來體驗農耕樂趣。一幅“景色美、產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新畫卷,正在當地可靠電能的護航下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