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鱸魚還有半個月就能上市,有你們定期上門檢查用電設備,我心里踏實多了。”9月15日,在張家港市錦豐鎮南港村蘇州普潤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種養基地,總經理劉丹對剛剛完成進線柜測溫工作的錦豐供電所供電服務人員葛雨揚等人說。 今年1月,普潤泰農業公司正式租賃南港村的玻璃大棚,建設魚菜零碳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占地面積超40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2個養殖池和36個種植槽,養殖鱸魚4萬尾、鰣魚1000尾,種植西紅柿、茄子、木耳菜等蔬菜共計1萬多株。 “‘魚菜共生’是近年來農業領域興起的一種創新模式。”劉丹介紹,“魚池里的水經過循環系統流進種植槽,魚類排泄物和殘餌經微生物分解,轉化為蔬菜生長所需的養分。蔬菜吸收之后,水體得到凈化,再回流至魚池,形成一個閉環系統。”通過這一系統,基地實現零排污、零農藥、零抗生素和零化肥,相較傳統種養模式,每年可節約種植成本30%,養殖效率提升近20倍。為保障“魚菜共生”系統持續穩定運行,劉丹團隊依托環境傳感器與自動化調控系統,對通風、光照、溫濕度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 穩定的電壓和充足的電力是“魚菜共生”系統的關鍵。示范基地門口就有一臺400千伏安的公用配電變壓器,接電十分便捷。這一便利源于2022年國網張家港市供電公司推行的電網規劃與鎮區發展規劃同步策略,當年新增了這臺配變布點,并于同年11月完成送電。 去年年中,劉丹的新項目尚在洽談階段,錦豐供電所就安排臺區經理張元清與南港村經濟合作社對接,持續跟蹤用電需求。同年11月項目初步確定后,合作社提交用電申請,張元清迅速上門勘察,安排敷設10米電纜并新裝1臺落地計量箱,僅用4個工作日就完成了裝表接電。 今年5月基地建成后,錦豐供電所定期組織供電服務人員上門“義診”,排查出內部接線不規范、漏電保護器退出運行等多處用電安全隱患并協助整改。6月氣溫攀升,基地20余臺風機和5臺大功率空調陸續啟用。張元清評估用電負荷后,及時指導劉丹申請增容,并加快各環節流轉速度,僅用7個工作日就將基地的用電容量從48千瓦增至96千瓦,用時較常規縮短一半。 7月30日,受臺風“竹節草”影響,為基地供電的10千伏興隆線一基電桿電纜令克損壞。若未及時修復,不平衡的三相電壓可能損傷基地內部設備。接到故障告警后,張家港市供電公司搶修人員在10分鐘內集結完畢并趕赴現場。經細致排查,原來是中相令克上樁頭瓷瓶開裂。搶修人員冒雨登桿更換破損瓷瓶,從接報到修復,全程僅用時約30分鐘。 為進一步優化基地外圍電網結構,張家港市供電公司將10千伏興隆線優先納入改造計劃,預計年內加裝或更換3臺具備遙測、遙信、遙控功能的智能開關。8月18日,首臺開關已更換完成。 有了電力支撐,“魚菜共生”基地發展有了底氣。劉丹計劃再投資3000萬元,深度對接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在張家港建設50畝“魚菜共生”零碳AI智慧工廠,并推動生產、加工、銷售與休閑觀光、科普教育深度融合,將基地打造成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產業綜合體,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