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七十載,天山南北譜華章。 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正式成立。70年光陰流轉,從廣袤的塔里木盆地到巍峨的阿爾泰山,從雄壯的帕米爾高原到富饒的吐魯番盆地,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同心攜手、砥礪奮進,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新疆考察調研,參加全國兩會新疆代表團的審議,兩次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扣新疆發展需求,筑牢電力保供基石,持續擴大疆電外送規模,推動能源優勢轉化,加快電網工程建設,服務清潔能源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與產業升級,積極做好支援幫扶工作,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電網從弱到強 天山南北氣象新 9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代表團出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期間,在新疆迎賓館親切接見新疆各族各界代表。黨的二十大代表、國網新疆超高壓分公司750千伏吐魯番變電運維班班長左熱古麗·尼亞孜見到習近平總書記后難掩激動之情:“今天的新疆步入了發展快速路。我相信,各族兄弟姐妹一定會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把新疆建設得更美好。” 祖國西北角的新疆是一片蓬勃的熱土,瓜果飄香、牛羊成群、工業耀眼、民生和諧,正繪就前所未有的輝煌圖景。 新疆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飛機起起落落,航站樓內巨型LED大屏顯示著機場所有航班的信息;“中國風谷”達坂城,潔白的風機葉片在茫茫戈壁上緩緩轉動;烏尉高速沿線,現代農業、物流園、冷鏈基地等一大批產業項目加快布局……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疆僅有7座電廠,年發電量不足百萬千瓦時。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成為天山南北大規模電力建設的重要起點。此后數十年間,電網建設步伐持續加快。 從首個110千伏供電環網問世,到220千伏電網全面聯網,再到東西橫跨2000千米、南北貫穿3300千米的750千伏電網覆蓋全疆所有地市州……大電網橫貫天山南北,一張以烏魯木齊為中心,東至哈密、西到伊犁、北聯阿勒泰、南延和田的750千伏骨干網架已經成形,為能源高效配置提供了堅強支撐。 隨著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用電負荷持續穩定上升,對新疆電網的輸送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今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十大產業集群”建設,構建具有新疆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公司緊密結合新疆產業布局,加快推進克拉瑪依750千伏變電站工程等重點電網工程建設,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以前辦電要跑多個部門,現在線上提交資料,供電員工上門服務,太方便了!”新疆睿灝紡織有限公司電氣負責人田江明說。公司持續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同步簡化辦電流程、提升服務效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疆(含兵團)新增市場主體20.18萬戶,其中85%的企業將“電力服務便捷”列為在新疆投資的重要原因。 在霍爾果斯口岸,一趟趟滿載商品的中歐(中亞)班列鳴笛啟程。地處亞歐大陸腹地的新疆不僅在產業升級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也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更大格局。公司加快跨國輸電通道建設與國際能源合作,為鐵路運輸、開放口岸、跨境電商等提供可靠電力支撐。 加快電網建設一方面能滿足新疆自身經濟發展用電需要,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新疆煤炭、風能、太陽能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服務全國電力保供大局。 新疆具有突出的“風光”資源優勢,風能資源儲量、太陽能年輻射總量均居全國前列。公司立足新疆“風光”稟賦,以電網為紐帶,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如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已納入新疆“十大產業集群”,成為推動自治區發展的重要引擎。 截至今年8月底,新疆電網電源總裝機容量達2.22億千瓦,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1.29億千瓦,占比約58%,新疆能源結構正加速向清潔化、低碳化轉變。 在哈密,數百萬塊光伏板綿延數十千米,將光能轉化為澎湃綠電。每日近1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通過“疆電入渝”工程直抵2260千米外的重慶,點亮巴渝萬家燈火。目前,新疆已形成“兩交三直”五條電力外送通道,疆電外送范圍覆蓋22個省份,充沛電能惠及四方。 今年,新疆與北京攜手打造“新疆綠電午間發、北京負荷晚間用”的市場化交易新模式,實現新疆午后陽光“點亮”北京夜景。2024年,新疆綠電交易達20.8億千瓦時、綠證交易2473萬張,規模雙創新高。截至今年8月底,新疆累計向全國22個省份送電超9600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外送電量占比約30%,即每3千瓦時外送電中約1千瓦時為綠電,新疆“風光”成為全國低碳發展的重要力量。 七十載風雨兼程,從昔日的孤網運行到初步形成“內供七環網,外送五通道”,新疆各級電網實現協調發展,供電質量與供電可靠性顯著提升。2024年,新疆全社會用電量達4232.78億千瓦時,較2000年增長23倍。“三山兩盆”間矗立的鐵塔見證著新疆電力工業發生的巨變。 從“用上電”到“用好電” 城鄉發展動能足 9月12日,在地處帕米爾高原腹地的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小學,23名小學生坐在國網新疆電力捐建的多媒體教室里,在電腦上畫著五星紅旗。 馬爾洋鄉在喀喇昆侖山深處一條狹窄河谷中,平均海拔3700米以上。2019年12月,這里接通了大網電,173戶邊境農牧民告別了“抱著光伏板找太陽”的日子。“感謝國家電網公司的辛勤付出,你們輸送的不僅僅是穩定的電力,更是溫暖和希望。”2020年4月,馬爾洋鄉的全體村民聯名給公司寄來感謝信,感謝供電員工不畏艱險、翻山越嶺建設電力線路,讓他們用上了安全穩定的大網電。 公司堅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全力滿足新疆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用電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司在新疆完成電網基建投資1752.79億元,加快農村和邊遠地區電網改造,補強網架、提升服務,服務鄉村全面振興與產業升級,積極做好支援幫扶,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讓農牧民群眾“用上電”,更要“用好電”。公司先后完成“新疆‘戶戶通電’工程”“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村村通動力電”“新疆‘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及“光伏行政村通大網電”“南疆‘煤改電’”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為解決新疆農牧區用電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 電足了,鄉村牧區發展面貌煥然一新,當地農牧民過上了新生活。 “以前電壓不穩,馕坑總熱不透,一天頂多做幾十張馕。后來供電所的師傅們上門檢修,換了線路,增加了變壓器,現在電穩得很。全電烤爐火力均勻,一天能做兩百多張馕,收入翻了好幾番!”8月19日,喀什麥蓋提縣希依提墩鄉的打馕作坊里,吐孫·買買提擦著額頭的汗水,望著剛出爐的金黃馕餅,臉上寫著滿足。 在庫車市老城區的熱斯坦街道,民間藝人正在表演薩瑪瓦爾舞。老城區能變成人氣旅游地,和當地從2024年開始進行的舊城改造工程關系緊密。為了讓老城煥發生機,當地供電公司啟動13項配網提升工程重點解決低電壓問題,2項網架優化工程增強區域供電可靠性,提高居民用電品質。 堅強電網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用能需要,更激活鄉村發展“一池春水”。在尉犁縣興平鎮達西村村民庫來西·熱依木的全電農家樂里,電采暖、電灶、智能溫控系統一應俱全,每月客流量超2000人。在伊犁河谷,充足的電力支撐起萬畝薰衣草莊園的深加工產業鏈,精油、香包等產品通過電商遠銷全國;在阿克蘇,現代化紡織車間機器聲隆隆,產品出口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20多個國家。 葡萄成熟季,新城西門村吐魯番絲路明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車間里,人工智能分選設備高速運轉,精準識別果粒大小、色澤,效率遠超人工。“自動化設備對電力穩定性要求極高,供電保障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企業負責人王永旭說。 阿勒泰喀納斯湖畔的禾木村,溪水清澈、遠山如黛。近年來,依托自然資源,當地大力發展旅游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禾木村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以前靠燒煤和牛糞取暖,經常要半夜起來添煤。現在用上電采暖,清潔又安全,我還做起了民宿生意。”9月10日,禾木村村民楚阿克對上門服務的供電員工說。在禾木,游客白天在古村落游玩,晚上在現代化民宿中休息。小木屋里,空調、熱水器等家電一應俱全。 公司結合新疆區域和產業發展,聚焦工業、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因地制宜、穩妥有序推進電能替代,滿足各族群眾美好生活用電需求。2024年,國網新疆電力推動電能替代項目548個,完成替代電量10.78億千瓦時。 如今,天山天池、喀納斯等景區密集布局充電樁,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綠色出行”;央視春晚新疆喀什分會場、自治區旅游發展大會等重大活動實現100%綠電供應;和田西紅柿種植大棚里,電氣化設備實時精準監測溫度、濕度等數據……從能源供給到能源消費,天山南北,綠色之風勁吹。 從偏遠牧區氈房里亮起的第一盞電燈,到鄉村全面振興中蓬勃興起的特色產業,再到清潔用能服務低碳新生活,電力的每一次升級,都讓新疆各族群眾的幸福感日益提升。 豐富援疆工作實踐 團結奮進譜新篇 6月11日9時,阿布力艾則孜·阿卜杜喀迪爾來到和田一家電器公司,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2017年,阿布力艾則孜·阿卜杜喀迪爾參加了國網新疆電力在和田駐村工作隊舉辦的電工培訓班,并取得了技能證書。在當地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他找到了這份工作,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在這之前,阿布力艾則孜·阿卜杜喀迪爾由于缺乏技術只能打零工,現在他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家里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公司可靠的電力保障和精準的幫扶舉措,點燃了許多像阿布力艾則孜·阿卜杜喀迪爾一樣家庭的希望。 為了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國網新疆電力積極落實公司援疆工作部署,開展駐村工作,通過電網改造升級、定點幫扶、產業托舉等方式幫助新疆農村地區增強“造血”能力。從2014年開始,公司累計向新疆78個村(社區)派駐1266名駐村干部,幫助47個貧困村5784戶23116人脫貧摘帽。 人才是發展的根本。公司從系統各單位選派援疆干部和東西幫扶人員到國網新疆電力支援幫扶,以實際行動服務新疆電網發展。 在伊犁古城特克斯,東西幫扶人員、國網山東煙臺供電公司賀曉軍帶領團隊研發了載波控制器采集用電信息裝置,并在新疆全面推廣,供電員工再也不用騎馬進山抄表。在±1100千伏昌吉換流站,來自國網江蘇超高壓公司的東西幫扶人員吳彬發揮專業優勢,助力電力直流業務和運維技能發展。為了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國網福建電力的援疆干部陳彬把從福建帶來的電網發展理念和技術運用到新疆電網建設中,推進氣象環境預警一體化平臺研發,常態化監測預警覆冰、大風、雷擊、地震等。 扛著責任,含著深情,2008年以來,公司系統222名援疆干部和東西幫扶人員把先進經驗、前沿技術、業務知識帶到當地供電企業,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電力隊伍”。 援疆不僅要“送進來”,更要“走出去”。公司共選派國網新疆電力183名青年骨干赴山東、江蘇、上海、河北、福建、浙江等地實踐鍛煉,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科學技術和工作方式。 對口援疆工作成為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橋梁。在新疆廣袤的土地上,“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氛圍處處洋溢。 今年暑假,10歲的帕提曼罕·排日海提參加研學活動來到北京。當她在天安門廣場看到國旗冉冉升起時,激動的淚水淌過臉頰,凝成對祖國的熾熱告白。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帕提曼罕是國網新疆電力“紅石榴”文化潤疆夏令營的一員。自2019年起,公司積極履行央企責任擔當,先后舉辦7次“紅石榴”文化潤疆夏令營,共組織251名新疆各族優秀青少年分別赴北京、武漢、南昌等地參觀學習。“每一顆‘紅石榴籽’的成長,都離不開各民族的共同澆灌。這不僅是孩子們的成長之旅,更是一段深刻的民族團結之旅。”和田地區策勒縣委書記賀山峰評價活動意義。 “我們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場。”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大電網向更遠處延伸,能源轉型蹄疾步穩,特色產業量質齊增,富民興疆動能十足……大美新疆,更多火熱的實踐正在開展,更多美好的藍圖將變為現實。